张德芬: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把你自己修好,孩子就没问题啦!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全心接纳,如此而已。可是,哪个父母不觉得对面的柱子长得比咱们家孩子高,跑得也快,隔壁的薇薇比咱们家女儿聪明,你看你班上的王大头,每次都考一百分,王叔叔的婶婶的表姨的小姑的女儿,拿了什么什么竞赛第一名。哪个父母不曾管教自己的孩子:你看你,手这么脏还抓东西吃,一点卫生观念都没有。你看你,一点小事就哭,哪像个男孩子。

问题在哪里?在那个看不惯别人动作慢的人,就是我,也是他的母亲。利用自己是母亲的身份掩护,尽量投射自己的负面东西在孩子的身上。

为人父母:角色还是功能?

当身为父母变成为了一种身份认同的时候,而你的自我感可能全部或是大部分都是从它而来的话,做父母的功能很容易就会被过度的强调,夸大,而且控制了你。你对孩子的付出,可能超过他们所需,因此宠坏了他们;防止他们受到危害的动机,也可能会变成过度保护,并且妨碍了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和尝试不同事物的需要。告诉孩子何者该为、何者不为,最后可能会演变成控制、压抑。

父母靠这个角色来定义自己,所以当他们不能再扮演父母的时候,他们下意识地害怕失去身份认同。如果,想要控制或是影响已经成人的孩子的行为意图受到了阻碍(通常都会),他们会开始批评或贬抑,或是让孩子感到愧疚,这都是无意识地试图保有他们的角色,他们的身份认同。表面上看来,他们是关心孩子(他们也自认为如此),但是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能否保有自己所认同的角色身份。所有小我的动机都是为了加强自我以及维护自我利益,而有时候它伪装得太好了,即使是小我在运作的这个人本身都没有觉察到。

一个认同于父母角色的母亲或父亲,有时也会尝试经由他们的孩子来让自己更圆满。小我为了填补自我的空虚匮乏,因而,需要去操控别人,孩子这时就会首当其冲。如果操控孩子的冲动之后的那些无意识的假设和动机,大部分都被带到意识层面并且公诸于世的话,可能八九不离十是这样的:「我要你达到我不曾达到的成就;我要你在这个世界上扬眉吐气,所以我也可以借由你而扬名立万。不要让我失望。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我对你的不认可就是要让你感到愧疚而且不舒服,所以你才会遵照我的意愿行事。我当然知道什么对你是最好的,这点勿庸置疑。我爱你,而且也会一直爱你,只要是你所做的事,都是我认为对你有益的事情。」

  当你把这种无意识的动机带到意识层面时,你很快就可以看出它们是多么的可笑。在这些动机之后的小我此刻无所盾形,而且它的功能失调也显露无遗。有些和我咨商的父母会突然发现,「我的天哪,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吗?」一旦你看到你正在做或是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的事情时,你也可以看出它的徒劳无功,而那个无意识的模式就自动会结束。觉知就是最好的转化媒介。


才艺教育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