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老爸>>>
更多选择>>>
没有主见>>>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她的钢琴也越弹越好。她不再需要大人的督促,会自己主动地练琴。因为一个细节的不完美,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练习。她痴迷地聆听大师的作品,对于喜爱的音乐她会反复地聆听,然后反复地练习。
“其实还是会有不想练的时候,”杨照说,“有一阵子她甚至厌倦到不想碰钢琴的地步。我会鼓励她,但也会对她说,音乐必须由她自己选择,如果不快乐,就放弃。”
“其 是个倔强的孩子,她知道自己想要的。过了那段抵触的时间,她自己又会主动地坐回到钢琴前,比以前更为努力地练习。”杨照说起女儿时眼神里满是温柔和怜惜。
2011年,13岁的其 和另外两个同学举办了合奏音乐会。接下来,其 又举办了个人的独奏音乐会。2012年3月,其 参加了台湾音乐大赛,在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她获得了全台湾第二名的佳绩。8月,她参加了美国的泛美音乐营,在协奏曲比赛中又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跟孩子相处久了,身为作家的杨照很自然地想要用文字记录下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为了帮她留住儿时的记忆,女儿小学三年级时,杨照开始提笔为女儿记下童年时光,还有自己在陪伴女儿成长中的心灵感悟。到了2011年女儿小学毕业的时候,这些文字已经有了一本书的分量了,这便是后来出版的《我想遇见你的人生》。
写作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每写完一篇,杨照都会拿给女儿“审阅”,他对女儿说:“这是写你的,有些事情你不喜欢或者觉得不对,你可以说,我就不发表。”女儿也会很认真地看,然后说自己的想法。果真有几篇女儿不满意就给“毙”了!常常在这样跟女儿的互动中,下一篇文章的灵感就产生了。杨照乐呵呵地说:“这本书是我跟女儿共同完成的,再加上书名是她妈妈想的,书里的很多照片也是她妈妈挑选的,所以这就是我们一家三口家庭合作的成果呀!”
看着这么其乐融融的一家,记者忍不住问道:“经过这么多年,您现在对于怎么做父亲应该很有自信了吧?”杨照哈哈一笑:“正好相反,我还记得去年的那场考试……”
2011年5月,小学即将毕业的女儿要去参加初中音乐班的考试。考试定在周末,要用两天的时间。那两天一直淅淅沥沥下着雨。杨照每天开车送女儿进考场,然后在外面等她考完,和她去吃饭或者载她回家,再准备下个考试科目。
对于杨照来说,那是无所事事最为悠闲的两天,然而,却也是他最忙碌最疲累的两天。在外面等待的时候,他一直心神不宁。“我这是怎么啦?”杨照自忖着,“我是紧张吗?怕女儿考不好吗?不是的,女儿一切正常,我很信任她。像以前一样,她也会全力以赴。而且,不管她考得怎么样,我都不会在意的。可我现在这样,是怎么啦?”
杨照离开考场为家长安排的休息区,一个人回到车里。他安静地听着雨滴打在车顶上的声音,忽然明白了。“你知道吗?其实我不安的不是这场考试,”杨照努力地向记者解释道,“而是我在那一刻发觉,女儿将会越来越多地独自面对考验,而我不再能帮上忙了。过去,我可以照顾她,帮助她。可是未来,我的帮忙将不再是帮忙,甚至会变成干扰,我必须将手一点一点从她身上拿开。”
想着已经渐渐长大的女儿,杨照知道,在做爸爸这件事上,他得学习新的本事了。他要重新学习怎么延迟表达意见的反应,以便让女儿有时间形成自己的意见。他得重新学习怎么忍耐女儿的困惑、为难、彷徨、犹豫,忍耐她的摸索,甚至她的错误,让她自己去找到自己的答案、自己的做法。
“我所要做的,就是因着女儿的改变,不断地改变自己父亲的角色。你知道,做一个青少年的爸爸比做一个小女孩的爸爸更难、更有挑战性啊。我仍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女儿会不会遇见更有趣更值得她追求的事。即使她因此离开音乐,我也觉得没关系。我所知道的只有一点,”杨照眯起眼睛,仿佛看到了女儿那无法言述的美妙的未来,“在她的世界里,我没有主见,她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