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忌冷腻 宜甘温
直到端午节前,人们可能会发现,食欲不佳、腹胀、大便不成形或黏腻不爽等情况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回南天”潮湿,而五脏之中,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燥恶湿,而湿邪最易犯脾,很容易让人体出现脾损、脾弱症状。
医生建议,应付“回南天”脾胃问题,应遵循“少酸多甘”的原则,宜适当食用健脾祛湿的食物,如扁豆、薏苡仁、芡实、山药、茯苓、赤小豆等,这些食物能起到祛湿利尿的作用,帮助身体排除毒素。
要切记的是,对于生冷、油腻的食物,要尽量远离,以免伤脾胃。如出现腹胀、大便不成形等湿邪困脾的症状,建议可服用保和丸、藿香正气水等健脾祛湿药物。此外,“回南天”空气潮湿闷热,食物容易腐烂霉变,因此,食物存放要注意通风防潮。如果食物已经发生了霉变,则应果断倒掉。厨房厨具,应每天清洁擦拭抹干,不能让它们成为滋养细菌的“温床”。
“早七八”“晚五六”通风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北宋词人秦观《踏莎行》,将恼人的“回南天”也写得浪漫、唯美,但对于南方人来说,“回南天”是北方小伙伴永远无法体味的痛。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如何想方设法防潮,避免家中电器、木质家具遭殃。
妈妈们总是会叮嘱孩子:“回南天啊,别开窗。”确实,“回南天”来袭时,谨记关好门窗,尤其是朝南或朝东南面的窗户,不给湿气任何入侵的机会。不过,范德辉指出,不能一整天都关窗锁门,需要开开窗通通气,让室内外空气流通。开窗的时机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选择在早晨7~8时空气流畅,傍晚5~7时空气湿度低时开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