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应急救援的“济宁模式”

发生火灾后,如果初期能够扑救及时,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尤其针对消防设施并不完善的老旧小区来说,如何救早、灭小、三分钟到场更为关键。为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米”,推进“安全济宁”微型应急救援站的建设纳入了2020年济宁市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而在任城区观音阁街道,前铺应急救援站、华城应急救援站逐一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了市民的“社区安全守护者”,真正实现了“灭早打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事故灾害。

“灭早打小”,

救援最快1分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0月20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前铺社区应急救援站看到,在这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里,消防战斗服、水枪、水带、灭火毯、消防斧、强光灯、防毒面具等装备器材有序地摆放着,应急救援队员值班表和管理制度更是张贴在墙上最明显的位置。而在办公桌上,应急救援站值班记录、巡逻检查、防灾减灾宣传和灭火救援等台账详细记录了小站的成长经历。

打造应急救援的“济宁模式”

“6月7日下午,我们值班人员接到群众报警电话,说在银都花园小区中心街一三轮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起火自燃,得知消息后,队员们1分钟后就赶到事发现场。”前铺社区应急救援站队员王福忠介绍,由于事发现场位于路边,围观群众比较多,他们立即迅速疏散人员,以2分钟的速度将明火扑灭,为防止意外发生,队员们立即对现场进行了秩序维护,等待消防救援人员进行后续处置。

打造应急救援的“济宁模式”

而像这样的救援,对于前铺社区应急救援站的队员们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作为济宁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应急救援站,坐落于前埔社区中心位置,而前铺社区是任城区观音阁街道面积最大的社区,也是开放式老旧小区最集中的社区,存在空间有限,设施先天不足、配套不完善、通道狭窄等消防隐患。“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救援队员们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处置险情。上岗之前,站内7名应急救援队员都接受了系统的扑救初起火灾业务技能、防火巡查基本知识、自防自救等消防技能培训。”王福忠介绍,为保证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处置险情,救援站人员分2组进行24小时值班备勤,并定期开展演练,以增强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

装备设施齐全

救援力量体系完善

“这是我们的应急指挥系统,它可以联通市、区两级应急指挥网络,实时进行视频指挥,联动110、119指挥中心,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可以对辖区内二、三级救援站统一指挥调度,实施联动救援。”在华城应急救援站一楼的观音阁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内,观音阁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主任、华城应急救援站负责人李鸿波一边演示一边介绍道,除了应急指挥系统,宣传教育培训功能、安全监控系统、预警预报系统分别具有培训普及专业知识、实时监控、及时预警等功能,从而提升了基层应急救援站的救早救小救初期的基本能力。

打造应急救援的“济宁模式”

除了观音阁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华城应急救援站还制定了应急救援站值班值守、安全巡查、教育培训等18项制度,配套建设了日常生活、教育训练、学习娱乐等设施,记者看到,1辆8吨泡沫消防车、1辆6吨城市主战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车有序地停放在应急救援站的车库内。“同时我们还配有有灭火类、防汛类、防暴类、救灾类、医疗类5大类485件套应急救援装备、10人组成的华城应急救援站救援队伍以及由志愿者组成蓝天、闪电2支社会救援队伍。”李鸿波介绍,该站同时还负责街道其他3个应急救援站的日常管理、队伍训练工作。

打造应急救援的“济宁模式”

“这里周边涵盖学校、小区、商业圈以及工业园区,所以日常的应急常识宣传、安全巡查、服务救助等工作更为重要,而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这里就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前沿指挥所’。”李鸿波说,华城应急救援站建筑面积1100余平方米,是集“宣传教育、安全巡查、服务救助、抢险救援、前沿指挥、协调联动”六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急救援站,也是街道应急救援的中心站、枢纽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应急救援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