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无痛不代表心脏健康

通常,医生通过检查心电图是否有ST-T段改变及新出现的Q波,以及血液中央肌酶(心肌损伤的标记物)的变化,来判定病人最近是否有过心肌缺血发作或心肌梗死。

但在无症状的心脏病发作的患者中,4/5的人心电图不出现Q波。研究显示,非Q波的无症状性心脏病发作,死亡风险升高11倍,因心脏原因死亡的风险升高17倍。更糟糕的是,美国研究人员说,无症状性心脏事件发作可能比预想的更常见、更致命。

“因为心脏病导致死亡的患者,一部分是因为无痛性心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主任刘梅林教授说,有四类人轻易发生无痛性心梗,一是糖尿病患者,其疼痛感觉神经受损,痛感消失;二是老年患者,对痛觉不敏感,对疼痛反应迟钝;三是慢性血管闭塞的患者,心肌对缺血有一定代偿能力,发生血管闭塞时疼痛感觉可能不明显;四是一些女性患者,虽有胸痛,但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所以没跟医生讲,这是一种假性“无症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呼吁,首先,心脏病高危人群要积极控制各种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控制,运动锻炼,戒烟,尽量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作的可能。其次,没有明显疼痛症状的心绞痛或心梗发作,轻易被忽略、误诊,进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高危人群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同时应该注重检查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尽早防治或避免无症状性心脏病的发生。

第一,利用其他检查手段尽早发现。


中医课堂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