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山病是什么引起的
迄今尚未阐明。根据研究可能与水土、营养、感染等因素有关。
水土和营养因素:据调查本病有明显的地区性,病区的土壤、水质和粮食中缺乏某些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如硒、钼、镁等或有关的营养物质,从而干扰了心肌代谢,引起心肌或损伤而罹病。
感染:有人认为本病为感染所引起,特别是嗜心肌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心肌炎或感染过敏性心肌炎或霉菌毒素引起中毒性心肌炎等。目前对感染在克山病病因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亦有人认为病毒感染与病区水土、营养因素有协同作用而致病。
2、克山病的病理
克山病的主要病变是心肌实质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交织在一起。心脏呈肌原性普遍扩张,心壁通常不增厚。20%的患者可见附壁血栓及肺、脑、肾、末梢血管的栓塞。光镜可见心肌变性和坏死。心肌变性呈弥漫性,坏死呈灶状分布。病变通常以左心室及室间隔部为重,右心室较轻。电镜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增生和嵴及肌原纤维破坏。
3、什么是克山病
克山病(Keshan disease)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疾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故以克山病命名。过去本病死亡率较高,新中国成立后积极防治本病,使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在预防、治疗方法和病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1993年全国克山病重点监测工作会议指出全国已无急型、亚急型及慢型急性发作新病例出现,新发现潜在型109例,发病率4.2‰,新发现慢型为6例,发病率0.24‰。
1、急型克山病可突然发病,也可从潜在型或慢型基础上急性发作。在北方急型多发生于冬季,常可因寒冷、过劳、感染、暴饮、暴食或分娩等诱因而发病。起病急骤。重症者可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和严重心律失常。初始常感头晕、反复恶心呕吐,继而烦躁不安。
2、慢型克山病起病缓慢,亦可由急型、亚急型或潜在型转化而来。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诉有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并可有尿少、水肿和腹腔积液。
3、亚急型克山病发病不如急型急骤。患者多为幼童。以春、夏季发病为多数。亦可出现心源性休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咳嗽、气急、食欲不振、面色灰暗和全身水肿。亦可有心脏扩大、奔马律和肝肿大。
4、潜在型克山病常无症状,可照常劳动或工作,而在普查中被发现,此属稳定的潜在型。由其他型转变而来者,可有心悸、气短、头昏、乏力等症状。
1、急性型克山病的治疗
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大剂量维生素C5~10g静脉推注,2h后重复1次,最大剂量1日可用至24g;补液,静脉滴注5%~10%葡萄糖200~500ml;应用升压药物,经以上治疗6h后血压仍不回升,可使用多巴胺、酚妥拉明等静脉滴注;一旦心脏增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应按慢型治疗。
2、亚急性及慢性克山病的治疗
应在病区开展家庭病床治疗。治疗主要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参照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洋地黄可谨慎长期服用。
3、潜在型不需治疗,定期体检,进行生活指导。
请点彩色字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