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性出血热症状
1.1、发热
常为稽留热和弛张热,持续3-7天,少数时间较长,伴有中毒症状:三红(颜面、颈、上胸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肠胃道症状。
1.2、充血、出血和外渗体征
皮肤充血如醉酒,出现三红(颜面、颈、上胸红),眼结膜充血、水肿和出血,眼睑和球结膜水肿,重者球结膜突出如水泡称为“鱼泡眼”。软腭部充血和有出血点,腋下、胸背部皮肤有出血,形如搔抓样和条痕样,重症患者可有浆膜腔积液、腔道出血、脑水肿等神志改变。
1.3、肾脏受损
发病初即有少尿倾向,重患者无尿,发展成为急性肾衰,可见蛋白尿、血尿,部分见膜状物、管型,随病情发展出现高氮质血症的多尿,重者尿量可达l万毫升以上。
2、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
2.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2.2、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2.3、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3、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
3.1、要做好出血热疫苗的接种,目前我国所使用的三种灭活疫苗,在出血热疫情高发区进行大面积接种,经现场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近期和中期保护率达到95%以上,接种后可产生稳定持久的抗病能力,疫苗接种的重点对象为流行区内10-65岁人群。
3.2、灭螨、防螨:在秋季灭鼠可同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主要杀灭部队经常活动地区的游离螨与鼠洞内螨。
3.3、要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个人防护,以减少感染机会。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在流行区野外作业时要穿戴防护衣,扎紧裤腿、袖口,皮肤破伤时要及时用碘酒消毒并包扎,以防感染。
1、发热期的护理:早期卧床休息,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噪声。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予以高热量、高维牛素、易消化饮食。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特别是高热的患者,体温过高时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由于此病有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故不宜用酒精擦浴。尽鼋少用解热镇痛药,定期测量血压。患者发热后期多汗、缸液浓缩。应鼓励病人多口服补液。
2、低血压期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并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补液速度,低血压早期应快速补液。必要时加粗针头或多静脉通道。但对老年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速度应适当放慢,减少用量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24h尿量。尽早发现少尿倾向;低血压期患者注意保暖,禁止搬动。
3、少尿期的护理:少尿期应注意尿量每日3000ml为依据。此时鼓励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钾量较高的饮食,对严重贫血者可酌情输入新鲜血液。
流行性出血热又可以称之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那患上流行性出血热的时候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1、一般治疗
早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以防休克,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2、液体疗法
发热期由于特有的血管系统损伤,血浆大量渗出及出血;高热,进食量减少,或伴有呕吐或腹泻,使大量体液丧失,血容量急剧减少及内环境严重紊乱,是发生低血压休克及肾损的主要原因。
3、皮质激素疗法
如果患者具有中毒症状的话,则可以选用氢化考的松或者是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4、止血抗凝疗法
根据出血情况,酌情选用止血敏、安络血及白药,但早期应避免用抗纤溶药物。
请点彩色字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