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原脑水肿的饮食禁忌
高原脑水肿饮食上应营养全面,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还要多食用鱼、瘦肉、蛋、大豆制品、香菇、大枣等等,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烧烤、腌制等。
2、高原脑水肿的病因
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约50%~75%的人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多数医者认为,该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呈正相关(p<0.05),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3、高原脑水肿的治疗
该病多半发生在特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交通及医疗条件较差。因此,如何早期诊断就地进行抢救非常重要。当然如有条件,对病情严重者应及早转送至低海拔处为妥。治疗原则:
3.1、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氧耗。
3.2、高浓度高流量吸氧(6~8L/min),有条件者可使用高压氧袋或高压氧舱。
3.3、口服乙酰唑胺(醋氮酰胺)。
3.4、地塞米松静滴。
3.5、以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可静滴20%甘露醇。
3.6、速尿稀释于25%葡萄糖静注。但特别要注意利尿过度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3.7、降温能减少脑血流量,降低脑代谢率,促进受伤细胞功能恢复。可使用体表冰袋,冰帽或冰水灌肠等法降温。
3.8、据病情发展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1、脑脊液检查
腰穿证实多数病人脑脊液压力升高,很多腰穿者中脑脊液的压力为90~340mmHg,还会出现脑脊液清、血性脑脊液、脑脊液中蛋白量增高等现象。
2、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大约85%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表现在静脉扩张,动静脉比例增高,点状、片状或火焰状出血,视网膜水肿,出血和视盘水肿。
3、颅脑CT
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的CT检查,发现有脑室容量降低,脑实质密度增强,表现为大脑白质水肿,治愈几周后复查,都恢复正常。
4、颅脑MRI检查
高原脑水肿的MRI多显示大脑白质水肿,尤其是胼胝体最明显。入院时脑室内充满水肿液,脑组织密度降低,经一周治疗后水肿液明显吸收,脑室清晰,密度正常。
1、在进入高原前应作全面的健康检查,对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影响肺功能和血流系统疾病者,以及经吸入低氧高二氧化碳浓度混合气体作高原模拟实验,结果有通气不良者,均不宜进入高原。
2、临进入高原前1-3周内,应加强耐氧训练,如进行长跑、爬山、打球等体育锻炼。
3、进入高原前1-2天,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禁烟酒,避免受凉感冒。如正患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急性发热,待治愈后再进入高原为宜。
4、乘车进入高原者,最好是进行阶梯式进入。
5、在行进至高原途中,应注意保暖,防寒。
6、刚进入高原环境,应加紧休息,不宜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以免增加机体的耗氧量。
7、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使进入高原人增加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消除紧张、恐慌的心理。
8、对初入高原者,特别是大批人员同时进入者,医务人员应加强巡视,尤其要加大早晨及夜间的巡视次数,同时要求大家互相关心、照顾,发现患者,及时报告,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请点彩色字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