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时突然头晕,可能是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

广东碧昱饮水设备专栏

王大爷今年 75 岁,偶尔会去公园打打太极。

一天,他和往常一样,锻炼结束后坐在长椅上休息。

起身时,王大爷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差点就要倒下了,幸好一块儿锻炼的同伴就在边上,赶紧搀住了他。

其实,不只是王大爷这样的老年人,年轻人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是什么原因呢?

起身时突然头晕,可能是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

一、是不是贫血或者低血糖? 

起身时突然头晕,很多人会怀疑是贫血或者低血糖。

贫血指的是人体静脉血中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的情况。它可能会引发头晕、昏厥这类症状,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耳鸣等。

要明确是不是贫血,可以到医院抽血做一个血常规检验。

低血糖就是血液中糖的水平过低,可以通过空腹血糖等检查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仅仅是起身时头晕,一般不是低血糖的表现。

要是还出现手抖、出汗、饥饿感甚至意识错乱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来明确是不是低血糖了。 

排除了贫血和低血糖,像王大爷这种从坐到站突然头晕的现象,很可能是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 

二、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是指发生体位改变(比如从平卧或蹲坐变为站立)时,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

此时会出现无力、头晕、视物模糊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表现,严重的可能导致意识丧失、诱发心绞痛或脑卒中等。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不是一种疾病。它是怎么发生的呢?

起身时突然头晕,可能是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

突然起身时,血液在重力等作用下会聚集在下肢等部位,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为了应对这个现象,人体会作出反应和调节,最终使得收缩压下降 5~10 mmHg,脉率增加 10~25 次 / 分;而如果人的自主神经反射受损或血管内血容量显著不足,那么这种调节效果就会大大减弱,进而引起血压下降过多,导致脑供血不足。

三、这些人,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无论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疾病(如帕金森病、糖尿病、维生素 B12 缺乏症),还是引起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如出血、饮水不足、严重呕吐或腹泻、大量出汗),都有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除此之外,使用某些药物(如一些降压药、抗抑郁药或治疗心绞痛的药物)、饮酒、心功能不全等,也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比起年轻人,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有研究表明,65 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在 20% 左右。 

为了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起身时要缓慢,可以先坐起而后再站起来;

    尽量避免出太多汗,出汗过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睡觉时枕头可以稍垫高一些,保持头比心脏位置稍高即可;

    穿戴弹力袜可以帮助促进回心血量提升;

    不要过量饮酒。

 

可以简单记作: 

起身要缓慢,先坐而后站。

天热少出汗,汗多水补全。

头枕高过心,弹力袜要穿。

最后请牢记,喝酒不要贪。

四、体位性低血压需要治疗吗?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而不是对测量出来的体位性低血压进行纠正。

无症状的体位性低血压比较常见,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

如果曾经有过体位性低血压症状,但是发作频次很少,并且在发作前有过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容量不足的因素,在纠正后不曾再发,那么也不需要重新检查或者治疗。 

而如果症状反复出现,且确诊存在体位性低血压,往往需要及时就诊,由医生进行系统评估。 

当体位改变后,收缩压下降超过 20mmHg 或舒张压下降超过 10mmHg,就可以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需要明确病因和可能的诱发因素,比如是否存在血容量不足或者是药物因素等,再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治疗。 

对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心(如上文提到的缓慢起身等),部分患者往往还需要一些药物的干预,常用的有氟氢可的松、米多君等。这些药物必须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才可使用。

 

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会导致昏厥,也就是在起身后出现意识丧失等。 

旁人需要立即确认患者是否有呼吸心跳骤停(通过侧耳听口鼻气流、看有无胸廓起伏、摸颈动脉搏动等方法)。

如果发生呼吸心跳骤停,需立即进行紧急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和心跳正常,可以把平躺的患者的脚抬高到高于头部。 

与此同时,拔打 120 等待就医。即使患者在等待时苏醒,也建议到医院接受系统全面的医疗评估。

:王飞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阴大伟 审核

: 

[1] The surgical therapy of hyperinsulinism. Whipple, AO. J int Chir. 1938; 3:237.

[2]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efinition of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 and the 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Freeman R. Clin Auton Res. 2011; Apr;21 (2):69-72.

[3] A review of the etiology, associated comorbidities, and treatment of orthpstatic hypotension. Perlmuter LC. Am J Ther. 2013; 20:279.

[4]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n older adults.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CH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Rutan GH. Hypertension. 1992; Jun;19.

[5] Medical therapy and physical maneuver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vasovagal syncope and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Raj SR. Prog Cardiovasc Dis. 2013; Jan-Feb;55 (4).

[6] High prevalence but un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without symptoms. Miller ER. Circulation. 2014;Nov 11;13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