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系统的应用是一个《太空工程师》游戏早期阶段在玩家社区中所风靡的一种游玩方式,其核心是利用游戏中重力的机制实现特定的目的。在《太空工程师》中,有一种能够在周围产生定向重力场的重力方块,其除了对游戏人物和一种特殊的质量方块产生“重力”之外,对绝大部分的游戏方块都没有影响。所以玩家们主要以重力方块和质量方块的交互为基础来设计各种各样的重力系统。
不过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游戏中,玩家其实可以直接利用重力场偏转陨石,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重力块排列造型计算——只要飞船各个角度都装备有足够数量的重力块即可,故事中的这一情节纯属虚构。虽然在目前版本的《太空工程师》创意工坊中已经出现了各种护盾mod作品,使得重力护盾几乎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但这依旧是早期玩家社区发动想象力合作创造的代表作品之一。
重力系统最早也是最普遍的应用之一是“重力炮”,其原理类似电磁加速炮,玩家们将重力块按统一的方向排成长长的一列,在队列的末尾安装一台生产质量方块的设备。当启动设备开关和重力块开关的时候,刚刚被建造出来的质量方块就会在周围“重力场”的作用下沿着这条队列加速飞出,很快就能达到游戏中的速度上限100m/s(设计的这么低很有可能是优化水平不足的问题),这个飞行的质量块撞击到目标飞船的时候会造成极大的破坏——跟《光环》里的MAC炮一模一样。之后有大量玩家对其进行了各种改进,例如把“炮弹”做成长杆状排列的质量块以增加穿甲效果,或者在质量块的前方安装爆炸弹头以增加对轻型舰船的破坏效果,更有甚者直接把“炮弹”做成了一个“制导导弹”,上面装有遥控模组和多方向推进器以进行遥控和机动等等。这套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完全利用游戏内部机制,且十分容易掌握——导致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开着各自的重力炮飞船在服务器里欢乐乱轰。
不过有矛就有盾,被重力炮砸怕的玩家们开发出了两种更为神奇的系统:“重力护盾”和“重力加速器”。前者顾名思义,就是在自身舰船内部放上一圈指向外侧的重力块,当质量方块来袭的时候就会被重力场所减速和偏转——就像故事中所描述的一样。很多玩家和故事里的马特一样开发了不同形状、不同排列的重力块放置方式以期实现最佳的避弹效果。不过还有另一种更异想天开的尝试:将质量方块均匀的添加到自己的舰船上面,并在舰船内部部署多个方向的重力块阵列。这样只要遇到被重力炮射击的情况,玩家就能启动对应方向的重力块,让整个飞船迅速加速转移以避开攻击。利用重力块进行飞船加速比老老实实用推进器要快多了,除了是在不太好操控以外简直是完美的飞船移动方案。
虽然随着游戏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机制的调整(例如更新舰船跳跃系统之后,基本上就不再需要重力加速以游戏限制的常规速度运行了),上述的“重力系统”应用要么大打折扣、要么无法在特定情况下继续使用,不过这依旧不影响玩家们在游戏中发挥他们那可爱而智慧的“创造之心”:当《太空工程师》更新到新的阶段时,人们又将目光转移到了游戏制作组所强力推荐的编程方块的使用中去——这无疑为具有相关基础的玩家提供了自由发挥的舞台。包括垂直发射的主动制导反舰导弹、优化陨石雨和导弹防御的编程近防炮组、支持两玩家对战的模拟“桌游”以及一台能播放MP4视频的“计算机”在内的各种应用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更别提《太空工程师》星球系统不断完善后出现的陆地履带式坦克、双足机甲甚至是能够发射“导弹”的“战略导弹发射车”……目前的《太空工程师》玩家社区已经有了类似《我的世界》那样的影子——玩家们创作和探索的热情被点燃,那些令人赞叹的作品与这个游戏的制作组一同为我们提供了如此有趣的游戏体验。我想这也许是沙盒类游戏的某种初心,某种希望所有玩家自由创造,共同分享且并肩见证多彩世界的美好愿景。
最后
本文与这篇小故事还远远不能完整概括《太空工程师》这款游戏的所有内容,而我作为一个单纯喜欢造船的创造模式玩家也无法向大家展现这款游戏多人合作和生存模式的魅力。文中的故事只是借用《太空工程师》的世界观进行了一定的延伸和创作,不代表游戏和故事能够一一对应,希望玩家们以真实的游戏体验为准。
《太空工程师》远不是一款完美的游戏,它在具备沙盒类游戏大部分优点的同时,也有着沙盒类游戏几乎所有的缺点——没有合适指引,缺乏故事性,学习的时间与精力成本较高,游戏优化较差等等。但是我依旧向喜爱太空科幻题材的玩家们真诚地推荐这款颇有难度但确实有可爱之处的游戏,那种驾驶着由自己“一砖一瓦”搭建的宇宙飞船自由穿行星海的感觉令人沉醉。这款游戏是我在steam平台上剁手之旅的真正起点,也是陪伴我大学本科四年生活的忠诚伙伴,我并不后悔在里面投入了1000多个小时的珍贵时光——《太空工程师》给了我肆意放飞逻辑思维与创造欲望的舞台,它见证过我曾经和现在的恋爱、遨游战锤40k和其他精彩世界的欢乐、设计论文实验的日夜以及走向研究生学习的辛劳汗水。在我的游玩经历里有过琳达和马特的影子,但是他们只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小部分,而我希望所有能够享受这款游戏的玩家们,在远征星空的时候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旅程。
本文来自: 机核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