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假说:人类是宇宙文明的观光品吗?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情况:通过已知的材料、实践或者理论等,来假设推理未知,进而去证明。这也往往被称为科学假说。历史上有很多假说在当时无法自证而被后世证明正确或者存在的科学事件,比如引力波的存在就在近年被证实。 

  那么,对费米悖论的集中回答同样也属于这种情况。但作为回答之一的动物园假说,是否能被划入科学假说的范畴呢? 

   动物园假说:人类是宇宙文明的观光品吗? 

  科学假说成立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在已有的科学知识的前提之下,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才能提出初步的假设。 

  比如天文学中的天狼星的伴星问题,德国天文学家就是在观察天狼星位置变化的过程中发现了其运动中的周期性偏差。对这种情况,他根据自己的观测资料,辅以万有引力定律,假设其有一个质量较大、亮度较弱的伴星围绕着共同的引力中心运转。由此随着伴星位置的变化,天狼星的位置也出现周期性摆动。最终通过观测,人们证实了天狼星伴星的存在。 

  回过头来看动物园假说。首先我们无法确定有高智慧外星生物,更不要说循着蛛丝马迹来证明它的存在;也暂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地球是在受到监视。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假设来证明假设,这样的过程可能会很精彩,但结论基本上是很不靠谱的。 

  其次,从证明方法上来说,几乎没有任何路径是可以证明这个假说的。从原则上来说,一个不可检验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也就不能成为一个科学假说。动物园假说认为,地球受到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宇宙文明的监视和控制,也就是在承认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地球人和外星人的文明程度远远不是一个级别。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地球在发展,外星文明也在发展,那么地球永远也无法超过外星文明,也就永远无法摆脱这种“动物园管理”。双方文明程度几乎永恒的差别令这个假说的检验成为不可能,既不能证明是真的,也不能证明是假的,它本身也只能成为一个空洞假说而已。

  与之相应,比如持有外星文明和人类文明其实程度接近,故而双方无法发现彼此的回答,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基础——银河系的环境只是最近才适合生命的发展——上,做出的假设。这样反而令其信服力更高。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动物园假说虽然解决了费米悖论的问题,但可惜的是,它却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即便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学假说,动物园假说难道就没有价值了吗? 

 

      作为元典的动物园假说 

  也许,对动物园假说而言,和解决费米悖论这种“科学价值”相比,其在思想文化层面的价值显然更具有意义。 

  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文学、艺术、语言、历史、哲学等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影响不断。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强烈的反思性和批判性,经常表现出虚无、否定、荒诞的意识倾向,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加自由、不受束缚的精神感受,获得思想上的解放。通过提出某些问题或表达某种思想,引领人们在各种领域释放出创造的力量。 

   动物园假说:人类是宇宙文明的观光品吗? 

  比如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阐述的一种假想:“缸中之脑”。 

  假设人所体验的一切都要在大脑中转化为神经信号,那么如果一个大脑从人体中取出,放入营养液中维持活性,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通过神经末梢向大脑传递相同的各种神经信号,并给大脑发出的信号给出和平时一样的反馈,那么大脑体验的世界就是一个完全由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问题来了:大脑能意识到自己活在一个虚拟世界当中吗? 

  进而引发一个终极之问:你凭什么保证自己看到的都是真实? 

  “缸中之脑”引发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并由此对很多科幻小说和寓言形成了绝对启发,比如《黑客帝国》中人类母体创建的虚拟现实。在此时,“缸中之脑”本身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毕竟也无法证明),重要的是其带来的一种思维导向带来的影响。 

  同样,作为纯假说的动物园假说的最大意义也并不是回答了费米悖论,而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指向,其可以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互相配合,和“缸中之脑”一样,成为诸多文化作品中的元典。 

本文来自: 脑极体


科幻频道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