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生命气息逗留》:当技术失控,我们的身份认同将何去何从

《趁生命气息逗留》:当技术失控,我们的身份认同将何去何从

不是这位……

《趁生命气息逗留》:当技术失控,我们的身份认同将何去何从

《趁生命气息逗留》:当技术失控,我们的身份认同将何去何从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中,罗杰·泽拉兹尼是旗手之一。(尽管他本人竭力否认)他的创作模糊了奇幻和科幻的边界,文笔恣肆又能做到设定严谨,自圆其说同时兼具想象力。他的代表作《光明王》以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根,依托电脑、无线电和飞船等科幻要素重新搭建了印度教等级森严的体系,就像是一首隽永的复古诗篇。

《趁生命气息逗留》:当技术失控,我们的身份认同将何去何从

    夜幕降临了,城市的霓虹和全息投影再度照亮了夜空。《2001:太空漫游》的横空出世折射了人类对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深层次忧虑。而随着PKD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和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的问世,赛博朋克主题为科幻作品注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元素,而赛博格——机械和有机体的混合物越来越为人所熟知,这是技术控制下的个体,技术和自然不再拥有明显的边界。以往的科幻小说,不管是人机共处还是人机对立,都是在两个不同种族的框架下叙述的。现在,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的局面被打破了,围绕着身份解构与异化的科技伦理,原本象征着科技乐观主义的科幻小说正式完成了转向。

《趁生命气息逗留》:当技术失控,我们的身份认同将何去何从

    Reference: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

    [2]张雪娇. 阿西莫夫对机器人世界的伦理凝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高亮华. 技术失控与人的责任——论弗兰肯斯坦问题[J]. 科学与社会,2016

本文来自: 机核网


科幻频道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