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病毒入侵哺乳动物细胞时,最初识别病原DNA收到这一“情报”的蛋白发出信号,向下一个蛋白传递,环环相扣,激活天然免疫反应。哺乳动物细胞正是利用这样的多条天然免疫通路,介导免疫应答。 那么,细菌等原核细胞又是如...

在真核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NG)基因中,某些致病突变是导致失明和色盲的直接原因。为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李国辉团队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杨建和阿希姆·弗兰克团队开展合作,在解...

本报记者 张盖伦 “你们放下手头的所有工作,全力做这件事。”1月31日,大年初七,陆剑把自己的两位博士生拉入了一个小群。 他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根据数据库中的公开基因组序列,研究新型冠状病毒。 那...

科技日报北京6月2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日发表一项生物技术研究,一个美国研究团队称,首次在实验室内成功将人类细胞可控、可逆地变成透明。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的独特生物光...

科技日报华盛顿6月1日电 (记者刘海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地球陆生脊椎动物灭绝的速度可能比以前科学家认为的要快得多,未来20年全球陆生脊椎动物灭绝的数量,可能会与整个20世纪不相上下。研究...

温暖的颜色,如黄色,表明大脑区域特别活跃的儿童有强烈的工作记忆。该图是一组来自许多孩子的平均图像。图片来源:Richard Watts和Monica Rosenberg 大脑某些区域的高活跃性揭示了哪些儿童拥有最强健的工作记忆。 ...

“这个季节,它们只会朝一个方向移动,那方向在它们的心里……抵达之后,新生命降临,生命欢乐的盛宴开始,一代又一代生灵的繁衍继续。” 作家古岳在其著作《生灵密码》一书中描述的藏羚羊迁徙画面,此刻正在可可西里腹...

科技日报北京6月3日电 (记者张梦然)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中完成一项重大挑战: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培养的皮肤“类器官”,在其培养4—5个月后,成功形成了多层皮肤组织,甚至包含毛囊、皮脂腺和神经元回路。这项成果...

《诗经》里描绘过的植物,春夏秋冬,各有不同,它们在古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或为果腹之物,或有赏玩之趣,或寄相思之情。其中,“薇”便是时常出现的一类植物。 《采薇》中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草虫》中...

本报记者 张 晔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并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让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非洲出现了第11次埃博拉疫情,再次引起人们对病毒等微生物的高度关注。南京古生...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尾巴,但它们的尾巴功能各异。有的动物把尾巴当做飞行器,有的动物把尾巴当做平衡器,还有的动物把尾巴当做武器或仓库,甚至有的动物还利用尾巴表达情感。 对于鸟类而言,尾巴的主要作用是掌握飞行...

...

会发光的两栖动物 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虫儿飞 你在思念谁 ——《虫儿飞》 夏天的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萤火虫,就像天空中闪烁的繁星。那么萤火虫的光是怎么产生的呢? 萤火虫...

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胃液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黏膜、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还能激活胃蛋白酶原。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为0.9至1.5,酸性很强。那么,为什么胃...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关键组成部分可由相同原料制成。这表明,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物或许并非由纯RNA或DNA组成,而...

图片来源:网络(www.finalcall.com)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董映璧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不久前的基因技术发展问题视频会议上表示,鉴于深知基因技术的巨大力量,俄应该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基因研究成果,以帮助预防和治疗重症...

本报记者 陈 瑜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9年底,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

严姮倩 本报记者 王 春 “基因超级编辑器”能为遗传病研究构建疾病模型和基因治疗提供有效工具。经过两年多的攻关,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大力课题组研发出系列超高活性胞嘧啶碱基编辑器(hyCBE)。这一系...

本报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焦德芳 科幻电影《终结者2》中的液体金属杀手机器人拥有不死之身,每当身体遭受枪击时都能自动愈合。这种神奇自动愈合能力如今已不只存在于科幻世界中,日前,天津大学张雷、杨静团队研发的...

新华社讯 (记者陈文仙 尚昊)受疾病等因素影响,一些人大脑的“脑龄”可能比实际年龄更老。位于以色列南部的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近日发布公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框架,可以分析人们的“脑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