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少受欺负,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应

广州爱儿服饰专栏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和玩伴或同学发生矛盾与冲突,当冲突发生后,我们会看到三种情形:一是有的家长会干预,二是有的家长则不会,三是有的家长会根据情况而定。可能有家长会问,哪一种最合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看一份调查统计数据。

想让孩子少受欺负,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应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973名未成年人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1、孩子之间发生冲突,49.5%的受访家长表示会干预,8.0%的受访家长不会,42.5%的人会视情况而定。

2、对于孩子之间的冲突,63.1%的受访家长认为有些只是孩子之间的游戏,不用过多干预,62.7%的受访家长认为不可避免,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好时机,52.4%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矛盾升级,家长一定要介入,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3、孩子之间发生冲突,67.7%的受访家长认为要引导孩子掌握一些交往技巧,63.1%的受访家长建议倾听、安慰孩子,53.6%的受访家长认为要分析冲突原因,跟孩子讲道理,37.6%的人建议与发生冲突的孩子家长沟通交涉。

4、孩子被打了,36.8%的受访家长认为应该打回去,30.8%的受访家长认为不应该,32.4%的受访家长表示不好说。

5、防止孩子被欺负,73.7%的受访家长建议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68.8%的人建议让孩子学习防身的技能,57.6%的人建议做孩子的好朋友,随时沟通。

想让孩子少受欺负,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应

 

从上面5组调查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孩子和他人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家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干预则较为合理。

但是问题来了,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后,家长也根据情况干预解决了问题,事后是否反思一个问题:如何避免孩子与他人少发生矛盾,或者少受他人欺负呢?

当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并不简单,因为儿童社交关系能力培养,不是几句话就可以搞定,家长们还必须要学点心理学知识,今天寒石冷月老师就结合首因和近因效应来与大家深入交流与探讨。

想让孩子少受欺负,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应

 

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1、首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虽然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是却是最鲜明、最牢固,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当然,除了视觉直观判断外,第一印象还容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如有的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短期内出现过两到三次后,就容易被人定义为问题儿童,不管是家长也好,还是老师也罢,都会告诉孩子们要对这个爱惹事的孩子加以防备,最好是远离。

2、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呈断续性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最近一次出现的刺激。如一个孩子在班里表现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够认真遵守纪律,热心帮助同学,而表现不好的时候,往往易上课溜号被老师批评,课间容易和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如果让同学和老师们去评价对这个同学的印象,大家都会根据该同学最近不佳表现给出结论。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社交关系极容易受情绪波动变化影响,因此,家长必须要重视近因效应。

想让孩子少受欺负,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应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形象,家长需要从教孩子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开始,从而避免孩子不被欺负。

1、孩子受欺负时,家长需结合具体情况引导孩子,不能直接让孩子打回去。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中,有关于“孩子被打了,36.8%的受访家长认为应该打回去”,这种以牙还牙的教育方法,很容易让孩子给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不加分辨,或者本身没有分辨能力的话,自然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但是对于家长来说,你这种不加引导的做法,极容易让孩子认真和分辨力出现问题,即孩子丝毫受不了委屈,遇到被欺负的现象,孩子易怒,易失去理智。一些孩子如果在矛盾和冲突中吃了亏,易在心里埋下报复和仇恨的种子,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这种社交心理非常具有危险性。

想让孩子少受欺负,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应

 

2、家长平时要教孩子保持良好的形象,这可以避免孩子介入矛盾冲突和风险性。

良好的形象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无外乎有这几点:一是孩子会说礼貌用语,二是与同学或小伙伴交流时不动手动脚,三是做游戏时认真遵守游戏规则,四是对有攻击性行为的伙伴有戒备和自我保护意识,五是不随意起哄和嘲讽别人,六是不给别人随意起外号,七是不随意背后议论他人的是是非非,八是认真遵守课堂纪律。请家长们对照分析一下,你平时是否教过孩子这些内容呢?可以肯定地讲,绝大多数不懂家庭教育的家长,大部分内容都没有教过,孩子自然不知道该如何保持良好的社交形象。好在你现在知道了,那就多点时间和精力,利用亲子陪伴的机会,耐心教教孩子吧,因为这是让孩子少受欺负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想让孩子少受欺负,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应

 

3、家长的榜样形象非常重要,因为孩子每天都在模仿你。

很多时候,家长光会教孩子保持良好的形象还不够,因为这是非常抽象的说教,如果想让孩子深刻理解,则需要家长会向孩子展示良好的形象。如此说出来,这就属于身教范畴了,提到身教,很多家长做的非常不好,因为他们本身不重视自身修养,且又自私狭隘,不愿意吃一点亏。如果你在孩子面前经常谈论一些是是非非,并带着偏激的情绪,就容易让孩子看不到人际交往的美好一面,而更多感受到的是人性阴暗的一面。那些有暴力和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这种类型的父母。所以,家长的榜样形象对孩子社交影响是深刻的。

想让孩子少受欺负,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应

 

三、当孩子被人欺负后,家长需利用近因效应来帮助孩子重塑形象,让孩子找到自信。

1、孩子被人欺负后,常常会感觉到特别委屈和无助,有的还会产生心理自卑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尤其是被人负面后,孩子会感觉到特别没面子,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加关注的话,孩子虽然可以通过时间来淡忘那种委屈和无助,但是却会在内心埋下自卑的种子。在上面的调查数据中,“8.0%的受访家长不会干预”这是让人感觉很不解的现象,一些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常常拥有这样的父母,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始终得不到父母在社交矛盾的关心和帮助,自然会在一次被欺负后,很轻易就放弃了自我保护。因此,家长需要及时关注孩子,当孩子被人欺负后,必须要及时介入调查,利用近因效应来帮助孩子重塑形象,让孩子找到自信,从而避免孩子陷入孤独与绝望。

想让孩子少受欺负,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应

 

2、家长要教孩子学会观察同学与玩伴,有选择地与之交往,减少孩子受欺负的机率。

在儿童社交关系中(指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孩子们常常是以游戏为目标,才会相互凑在一起,基本上不会去关注参与游戏活动的小朋友品行。而在青春期阶段的社交关系中(初高中生),则常常以兴趣爱好相近为彼此交往的出发点,这时会根据对他人第一印象来选择交往或远离。不管是儿童期还是青春期社交关系,都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孩子们必须要学会观察同学与玩伴,有选择地与之交往,这样可以减少受欺负的机率。如果遭遇被欺负的现象,家长需要教孩子分析和总结原因,力求让孩子在今后的社交往来中学会自我保护。事实上,当孩子学会这点时,他们的很少会遇到麻烦,自然在近因效应这块就始终留下好印象。

想让孩子少受欺负,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应

 

3、家长平时要教孩子学会在被欺负时合理反击,这样有助于孩子自我解决应急事件。

所谓的合理反击,是指孩子并没有主动招惹他人,而是纯粹的被动者,此时,如果别人故意欺负他时,孩子可以根据当时的环境场合和能力的大小还进行反击,或者迅速脱离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我记得读初中和高中时,分别发生过一次被同学欺负的现象,那时我就把父亲平时教我的合理反击应用上了,迅速抄起身边可利用的工具,三下五除二就把对方放倒(不会打要害处),只这么一次就扬名立威了,没有同学胆敢再欺负我。说到这里,建议家长们平时一定要教孩子学会合理反击,并送给孩子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我;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当孩子熟练掌握了合理反击后,对于被欺负而获胜的现象,近因效应会让孩子给他人留下勇气自信的好形象,反而没有敢轻易去欺负他(她)。

想让孩子少受欺负,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应

 

结束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群体重视家庭教育呈现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有些家长因为从小就没有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当他们成为父母时不可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一旦父母品行较差,他们的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儿童或少年。而与之相反,如果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必然会重视自身素质修养提升,在做好身教的同时,再做到言教。尤其是孩子社交关系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小着手,不断增强孩子的认知和分辨力,让孩子遇事不怕事,但又不惹事。如果以往身为家长的你,缺少给孩子上这一课,那不妨从现在开始就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