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三岁半的小颖3月份上幼儿园了,小颖妈妈说,幼儿园老师反映小颖在幼儿园里总是发生跟其他小朋友抢玩具、动手打人的情况,小朋友们都有点怕他了,小颖回家也告诉妈妈大家都不跟他玩。小颖妈妈了解自家的孩子,他不是有攻击性的孩子,只是还不太会用语言表达,小颖妈妈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去幼儿园的积极性。
一、当孩子不合群时,父母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的确,在幼儿阶段,儿童的社交能力是比学习能力更受关注的能力,特别是同伴交往能力。
一些父母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情况时,会着急采取一些干预的措施,但由于父母自身没有经验,很多时候都是在用自己的错误想法给孩子灌输,并不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方法并不适合孩子的成长。
假装没看见,让孩子自己处理
父母这样做的本意是好的,毕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会经历很多挫折,父母是不可能陪伴他们一辈子,所以很多父母认为,即使现在能帮他解决了这些问题,他长大之后依然不能够帮他们永远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就想让孩子自己去处理。
但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缺乏经验再加上年龄比较小,思维也不定性,往往会让事情陷入一个更糟糕的困境和更糟糕的局面,反而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父母代替孩子处理
与放任不管相反的父母相反,有的父母会出面替孩子解决。即使孩子出现了一点小小的矛盾,父母都会认为这是天大的事情,从而去帮着自家的孩子向别的小朋友理论,这样子的方式也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强迫孩子和别人一起玩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不合群很紧张,再加上有对比心理:“别人家孩子都那么活泼可爱,我们家孩子怎么就不行呢?”越想越焦虑,有时甚至会说出一些极端的言辞或者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想以此来“刺激”孩子。
比如有的家长会怒斥自己孩子“你怎么这么没用?”“你看别人家孩子都那么合群,你要向别人学习。”等等之类的言语。还有一些家长强迫孩子去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可往往父母越强迫,孩子越退缩。
二、用ICPS儿童社交训练四步法,帮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幼儿期是交往能力培养的启蒙期和关键期,学会与人交往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父母对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也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以及长大后的社交能力。
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作者默娜.B.舒尔介绍了一种叫做“我能解决问题”的教育方法,即ICPS技巧,通过家长的引导让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
ICPS,全称:I can problem solve。即:我能解决问题。意在从小培养孩子积极乐观、面对问题找方法的人生态度。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种方法代表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世方式:遇到问题,告诉自己,我能解决!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引导孩子明确问题所在,教给孩子解决问题要使用的词汇,也叫做字词训练、句型对话
一般容易出现社交冲突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只想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喜欢采用强制、攻击的方式解决问题。
比如,两个小朋友在玩过家家,轩轩"炒了"西红柿,招呼大家吃饭,小颖走过来说:"西红柿最难吃了,我们来炒肉吧。"一把抢过来炒锅并把"西红柿"倒掉了。两人开始争抢玩具。
而ICPS 的目的就是教会孩子体谅对方的心情和感受,考虑对方的需要,有意识地采用更多沟通、协商的行为。
像开头提到的小颖,就是因为表达还不清楚,容易跟小朋友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针对这一点,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练习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日常可以和孩子在家这么玩:
• 这是闹钟,不是遥控;
• 这是西瓜,不是西红柿。
这种也叫做字词训练、句型对话。我们要教会孩子一些解决问题和思维必备的词汇,孩子掌握的逻辑词汇多了,也容易在后续解决中更好地表达自己,例如“小朋友的想法跟我不一样,我有些不开心,现在我不太想跟他一起玩了,但并不是我永远都不想跟他玩了。”
让孩子练习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帮助孩子养成考虑别人感受的习惯,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共情能力。当孩子被别人拒绝时,家长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进行安抚后,应该正面引导孩子去努力理解他人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跟他说“他不跟我们玩,我们也不跟他玩!”
通过对话,引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拒绝自己是为什么,知道原因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看到轩轩和小颖的冲突,先让他们各自陈述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生后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做过之后双方的感受是什么。也可以利用情境演练的方式,爸爸妈妈来扮演轩轩和小颖,重现一下刚才的表现,请小颖小朋友说说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会是什么。
不要直接提供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引导孩子有哪些办法
这是ICPS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帮助孩子理解问题在哪里之后,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
比如每次当我着急做某件事情,女儿跑来打扰,我总忍不住脱口而出“你不能自己去玩一吗?妈妈要做事。”
当我了解了ICPS之后,现在我是这样跟女儿沟通:"妈妈可以又专心做事又同时陪你玩吗?"(提示孩子思考事实);"如果是你玩得正起劲的时候妈妈让你去做别的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提示孩子思考情绪);"在等妈妈做完这件事的时间,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提示孩子思考解决方案)。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解决办法,要鼓励孩子多思考,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并引导孩子认识到每种办法带来的后果,进行比较后,让孩子最终选择其中一个去执行。
引导孩子思考会发生什么结果和应当如何解决的意识
最后提示孩子尽量思考怎样既能让对方满意、又能让自己获益?爸爸妈妈可以多使用下面的问句:"问题是什么?"、"你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什么?"、"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还有没有其他解决的方法?"。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思考,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并引导孩子认识到每种办法带来的后果,进行比较后,让孩子最终选择其中一个去执行。
总结
这就是ICPS的四个步骤,这些步骤看上去有点繁琐,但其实对话几分钟就能完成,比我们和孩子讲道理要简短多了。
同时父母要记住ICPS的关键:不要代替孩子思考,而要把权力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思考正确的解决办法。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想要达到这样理想的状态,需要家长持续地努力与耐心。
《情商》一书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指出:
一个孩子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和成功的话,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智慧要比学业上的成就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