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哎呀妈
当孩子在集体生活中,
显得格格不入,
别人做的事情他不做,
父母该怎么办呢?
这两位爸爸的做法,截然不同。
亲子综艺《不要小看我》中,
5岁的雷雷不受欢迎,
没人选他做好朋友。
轮到他选择好朋友时,
他突然离开队伍,
独自到角落里躲了起来。

看到他这样,
助力官袁成杰走过去关心问询。
一番交谈后得知,
雷雷还没确定谁是他的好朋友,
于是袁成杰“同意”他放弃选择。

可实习教官王弢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这个环节是个集体活动,
所有小朋友都要参与,
雷雷也不例外。

一时间,雷雷僵在原地不知所措,
几位老师也面面相觑,
好奇他下一步的选择。
直到最后,
他还是没有选出最喜欢的朋友,
而是将手里的票,
投给了画板上的卡通人物。

虽然“风波”就此尘埃落定,
可关于“要不要干预孩子的朋友圈”的话题,
在网上引发热议。

站队袁成杰的,
认为要照顾孩子的情绪,
尊重他的意愿;
站队王弢的,
则出于对孩子的未来考虑,
觉得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融入集体。
究竟哪一种方式对孩子有利,
或许可以从这两个故事里,
找到答案。

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是我堂弟。
我们从小都在农村里长大,
家靠得近,
邻里几个同龄的小伙伴一天到晚没事总想着去哪里玩。
下田抓泥鳅,
其他人都兴高采烈回家拿水桶,
只有表弟嫌脏,怎么也不肯去;
上山爬树摘野果,
所有人都争先恐后举手报名,
也只有表弟觉得危险不想去。

每次有什么集体活动,
表弟都不怎么感兴趣,
在一群人里显得格格不入,很不合群。
有时候大人在街头巷尾里聚一起唠嗑,
总会听到婶婶用很失望的语气数落堂弟:
“真是担心我家这个儿子,
别人都能和同龄人玩到一块,就他不行。”
“这么小就交不到朋友,
以后出社会,肯定被人欺负。”
“怎么就生了一个性格这么奇怪的儿子?”
每次听到婶婶对堂弟的评价,
虽然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但清楚知道,绝对不是什么好评。
相信堂弟也有同样的感受。
记得有一次,约他去赶集买东西,
他像是犯了什么错一样,
畏畏缩缩不敢去。
一问才知道,婶婶老是说他太孤僻,
他就越来越不敢出去外面接触别人。

上初中,我们全家搬到城里,
许多年后再次见到堂弟,
发现他越来越自闭,完全封闭自己。
虽说堂弟以前不合群,
但不至于会抵触和别人的交流。
而来自父母的打击、否定和讽刺,
慢慢强化了他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如今,真活成父母最担心的样子。
每次想到他,都特别心疼。
不爱和别人玩在一起,不是他的错,
是他当下最真实的自我反应。
可没人理解他,照顾他的感受,
才会一点点在别人的标准下,
活得越来越不自在,没了自己。
很多时候,孩子最可悲的遭遇,
是连身边最亲的人,都接纳不了自己。

第二个故事,是纪录片《零零后》里的一一。
在幼儿园里,她特别另类,
喜欢独处,
“觉得一个人玩挺好的”。

一个人玩泥土,一个人看书,
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吃饭……
到了饭点,
所有小朋友都在老师的指令下有序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只有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等小朋友差不多吃完散去,
她才搬起凳子,慢悠悠地独享午餐。

所有人都好奇:
为什么一一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
三岁的她,
奶声奶气地回答道:
我就喜欢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很快,一一的特立独行引起了园长和老师们的关注。
出于关心,园长联络了一一的父母,
说明了情况,
希望父母能够多引导,
帮助一一更合群。
一一妈妈乍一听,
觉得有点意外。
因为她和一一爸爸本身个性偏安静,
在他们眼里,
一一喜欢独处很正常。

因为尊重和理解,
父母并没有要求一一必须改变自己的个性,
和别的孩子玩在一起。
但也没有完全放任不管,
一有机会,
就会带一一外出参加集体活动,
慢慢引导一一接纳集体生活。
其实,
一一不是排斥和别人建立关系,
只是她还没到渴望与人交往的成长阶段。
随着她年龄的增长,
以及对同伴关系有了需求,
一一也结识了朋友,
顺利融入了集体生活。
长大后的一一反倒成了朋友圈里最受欢迎的那个。

如果说老师的善意提醒,
让一一学会社会规则,
不被人排斥。
那么父母的爱和保护,
是一一自由自在,
享受每一个集体或独处时间最大的底气。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
莫过于做自己的时候,
能得到父母的支持,
快快乐乐、不受任何限制地活出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之所以分享这两个故事,
就是希望大家能看到:
不管孩子做什么,
父母尊不尊重孩子,
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
从事60年幼儿教育的资深园长大川繁子奶奶说过:
“只有认同、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那么,
当孩子很明显和别人格格不入,
无法融入进去集体生活,
父母应该如何“尊重”他呢?

在这里,分享三个建议:
1、尊重孩子的个性,不强迫孩子改变自己
一位知乎妈妈曾在网上分享:
女儿平时在家很活泼,
但一到外面就显得很木讷孤僻,
不敢轻易接触别人,
让她和别人玩,她总会闪躲。
刚开始这位妈妈也批评过女儿,
可说多了发现女儿更排斥去人多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
家里来了一个年纪比女儿小的小妹妹,
妈妈看到了令人意外的一幕。
女儿主动从房间里拿玩具出来,
和小妹妹分享,
还不断地指导小妹妹该怎么玩。
那一刻妈妈明白了,
其实女儿有自己的性格,
没有外界的催促和提醒,
按着自己的节奏来,一样没有问题。
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过程中,总会消耗能量。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
独处就是最能积蓄他能量的方式,
不要刻意压制或改变孩子的个性,
才能帮助孩子自然地发展自己的交往技能。
2、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挖掘孩子的优势
11岁的殷然,在学校没什么朋友,
别人嫌弃他喜欢搞虫子,
可妈妈却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在了解到他对虫子有很深的了解后,
妈妈决定鼓励和支持他继续研究。
每次到了节假日,
当他表示想要进山抓虫子,
妈妈没有反对,还全副武装陪他进山。
这份尊重和支持,
不仅给殷然带来无限的满足感,
还让他结识了不少有同样爱好的“虫友”。
和“虫友”们交往过程中所收获到的鼓励和自信,
更给了殷然与同龄人交流分享的勇气。

有些时候,
孩子不愿与人建立关系并非天性高冷,
而是还没遇到“合适”的人。
那么父母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
不断提升孩子的能力,
让他成为别人的聚光源。

3、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他学会承担后果
郎平有一位教师朋友,
从小就习惯干预孩子的社交圈。
看到孩子交往的同伴都是“差生”,
就阻止孩子和他们一起出去玩。
结果孩子现在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天天宅在家里玩游戏,
也不上大学,有社交恐惧症。

父母担忧孩子的社交状况,
这无可厚非。
但如果一味地干涉或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
只会破坏孩子正常的社交发展。
不管孩子交不交朋友,
或交往什么朋友,
父母可以提前跟孩子讲道理,
做好预防和引导。
最好的尊重,就是给他足够的选择权。
即便孩子的社交情况不如父母所愿,
也要给孩子学会承担后果的机会。

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有句名言: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你没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爱孩子,就请尊重孩子每一个出自内心的选择,为他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如何自我发展,是孩子的自由,也是孩子一生要学习的功课。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可能是秋天的雏菊,不一定像其他花儿一样,只在春天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