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父母为孩子明定用餐时间、作业时间、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等,也是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下面九项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学校生活要诀:
① 同理孩子的不安与恐惧
如果无法同理孩子的心,孩子的心也会更加封闭,对于吵着不愿意去学校的孩子,父母可以这样说:「突然改变环境,妈妈也会无法适应,宝贝你记得刚进幼儿园的模样吗?后来是不是也很开心呢?所以你一定没有问题的,妈妈跟老师都会帮你的喔!」
② 让孩子认知到学校是个有趣的地方
刚开始唸书时,可能会有排斥,但是认真过后发挥了实力,获得成就感后就会不同。老师为了课程进度,难免会有责骂的行为,也要让孩子知道并理解老师严格的原因。
③ 该遵守的就要求孩子遵守
新入学或是每升上一个年级,都会有新的规则或秩序,对孩子来说要适应新环境的规矩,都需要详细说明其理由,如此一来,虽然觉得很烦琐,但是也会因为安全与方便而愿意遵守。
④ 订立规律的生活作息
为了让脑部可以灵活发达,早起的习惯是必须的,因此不要太晚睡。早起也可以让一天的开始不过于匆忙,也才不会感到负担。
⑤ 与孩子深度对话
是不是有欺负朋友的事情,有没有比较亲近的朋友。因为和妈妈分开,严重感到不安,因此觉得学校很痛苦的孩子,以及不适应唸书跟上课的孩子不少。
倾听孩子的话,给予适当的同理心,不要觉得孩子不应该这样或是单方面地寻求对策,可以先跟孩子说「真的很辛苦!」,与孩子来一场深度的亲子沟通时间。
⑥ 训练孩子自信表达自己的意见
与朋友或是老师沟通的能力可以透过训练达成,训练孩子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⑦ 引导快乐融入上课时间
小学的上课时间通常都是四十分钟至五十分钟,但是也有孩子无法忍受,甚至感到漫长。而唸书不应该是强迫,应该先把「上课很愉快」的想法深植孩子内心,因此在课程开始前,可以采用课前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乐趣,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相关能力。
⑧ 多阅读,培养爱唸书的习惯
从小喜欢阅读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持续,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多陪伴一同阅读,平时也让孩子看见父母的阅读习惯,让孩子习惯阅读的环境。阅读不仅仅可以养成唸书习惯,也能培养思考与组织能力,充实与他人对话的深度。
⑨ 寻求老师的协助
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在同侪朋友前称赞他。孩子依据每周计划的事先预习,也会让孩子对于学习充满兴趣,也更容易拥有自信感。
孩子不喜欢去学校的原因很多,缺乏自信、社会化不足、学习倦怠、朋友发生冲突等都可能是原因。除此之外,有可能是语言或认知有问题,如果仍然没有改善,就需要寻求专业机构的协助,进一步确认孩子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