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

为什么父母执着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父母执着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从《欢乐颂》中邱莹莹和关雎尔的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

邱莹莹出身一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并没有什么见识,一心只希望孩子能够留在大城市,让他们在邻居面前有炫耀的资本。所以也造就了邱莹莹没主见和目光短浅的性格。

邱莹莹虽然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但是她并没有方向。父母逼她留在上海她从了,但是她对留在上海要干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留在上海,怎样才能在上海站稳脚跟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地过着日子。

这就是由于父母层次不高,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因为没有足够高的见识,所以无法引导孩子,只能靠孩子傻闯傻撞。

而关雎尔跟邱莹莹就完全不同,虽然她很多时候不敢反抗父母,但是她一直都很有自己的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不想要干什么。

相比起邱莹莹的父母,关雎尔的父母在格局和层次上就要更胜一筹。关雎尔的父母都是有知识、有见地的高知分子。

他们有更丰富的阅历和开阔的眼界,所以对关雎尔遇到难题时,能够给出更具体的建议,而不是像邱莹莹父母一样只能留下一句“你要在上海站稳脚跟。”

最大的起跑线:父母的格局

绝大多数的父母执着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他们给孩子规划了最远大的未来,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让孩子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班,不断压榨孩子本就不多的童年时光,想要凭借流于表面的教育投资,把孩子尽量托举得更高更远。

但殊不知,孩子的求知欲,源于父母对文化知识的态度;孩子的品德高度,基于父母的道德品质;孩子克服重重阻力的能力,源于父母的坚强意志。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最大的起跑线。

另外,“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实则除了加重我们父母教育的焦虑,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起跑线也并不相同。有的人小小年纪便已功成名就,例如少年童星释小龙,但也有人要经历时间的沉淀后才大器晚成,例如《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他就是50岁左右才开始写《西游记》。

所以别再迷信什么起跑线了,每一个孩子都值得父母去用心挖掘属于他的闪光点。


儿童健康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