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有这样一位妈妈: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钢琴、民族舞、英语、画画、拉丁舞,每个周末的时间排的满满的,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作业较多,而且老师要求严格,加上上学前班的时候没太规范她的一些习惯,所以每天放学回来之后光作业和行为习惯的规范和练习就得弄到好晚,前半个月基本上没怎么练琴和舞蹈的基本功 ,于是上课的时候孩子被老师批评了。
妈妈就开始着急,把孩子每天晚上放学之后的时间排的满满的,结果孩子忙忙碌碌还是到十点多才能上床。休息时间不够,早上孩子起床就起不来,妈妈左喊右喊不起床,就开始冲着孩子发脾气,结果是以孩子哭着起床结束。
其实妈妈大可把每周孩子练琴和舞蹈基本功的时间错开,比如一、三、五晚上练琴,二、四、六晚上练基本功,这样时间错开不至于孩子每天晚上这么累,一是可以早点休息,二是也不至于把琴和舞蹈基本功都懈怠了。而且无论是弹琴还是舞蹈,基本功的练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认真的练习,所以家长大可不必如此焦虑,只要把时间安排好,孩子就能学习休息两不误。
3、无助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婆婆指责媳妇不会带孩子,带不好孩子,带着孩子的时候还在不停的玩手机,或者把所有孩子的事情都推给家人,所以这类妈妈被扣上了“狠心”、“不负责任”之类的帽子。
其实对于这类妈妈,也是要有所区分的。
例如前几年看到的一个新闻,一个90后妈妈带着几个月的孩子玩网游,孩子饿了不给孩子吃奶,给孩子喂红茶和饮料喝。这种妈妈对孩子确实是不负责任,也可能是因为家庭或者成长环境的原因,这类妈妈自私、思想狭隘、不懂事,当了妈妈却摆脱不了孩子的心性,最终遭殃的是孩子。
那还有另外一种区分,有些妈妈不是没有责任心,而是因为自己孩童时期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内心有一种绝望感和无助感。这种无助的创伤,在孩子哭闹里就被充分的激发,内心开始变得翻江倒海。她也知道这时候的孩子需要大人去安抚和照顾,却怕自己做不好,所以装作没看见没听见的样子,实际上也是在掩耳盗铃的骗自己。她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潜意识里催眠自己,其实她也的心思也没放在手机上,她只是烦躁的不停翻动,不停的刷屏,以此掩饰内心的不安。
其实从心理上来看,这种妈妈本身就是一个脆弱的孩子,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她也很无助,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因此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觉得妈妈很无能,看不起妈妈。
男人在妻子面前表现出力量,女人才能情绪稳定其实在整个家庭环境中,爸爸和老人应该从心理上多关心妈妈,对于孩子来说,爸爸的作用是保持整个家庭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则是影响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因为,在产生婆媳矛盾的时候,男人要表现出自己的力量,稳健、中立的站立在家中,在婆媳之间要起到调和和缓冲的作用。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对夫妻,婆婆是单亲母亲,丈夫十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婆婆一手把丈夫拉扯大,这类婆婆有着大多数单亲母亲的毛病:自私、专制、恋子、总觉得是媳妇抢走了自己的儿子,不愿意分开住,把媳妇当成家庭的入侵者。
有了孩子之后,隔代教育的分歧更加严重,因为是住在一起,婆婆又不上班,自然是帮忙带孩子,可是却不容许任何人对于她教育孩子这方面有任何的异议。而且还总是喜欢介入到夫妻的日常生活当中。有时候妻子开玩笑的让丈夫去给她盛碗饭,两夫妻逗逗嘴,婆婆就不高兴的介入进来,指桑骂槐的说一些难听话。
幸运的是丈夫这时候站了出来,对婆婆说:妈,您看,您帮我们带孩子也很辛苦,我们也很感激,孩子慢慢长大了,有些事情就让我们多操心吧,您没事的话也出去旅旅游、跳跳舞什么的。咱们都住在一起,有时候我们开玩笑什么的,可能作为老人您这一代人都看不惯,但我们年轻人性格这样,您也多包涵一下。本来我们是开玩笑的,您要是介入进来了这事情就变得严肃了,您说是不是?
这样,既表现出了对母亲的心疼,又建立了界限。
其实很多时候,女人要的并不多,只要有家人的一声谢谢和一句安慰,再苦再累她都能承受。
而男人一定要理解妻子,多关心和倾听妻子的需要,感谢妻子对家庭做出的贡献,帮她分担家务,多陪陪她、多陪陪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