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妈只是内心喜欢某个孩子多一些,要不要纠正?
曾经有妈妈苦恼地跟我说,她家两个孩子,两个都是女孩,一个4岁,一个2岁。4岁的姐姐有些固执和懒惰,还喜欢跟妈妈唱反调;相比之下,2岁的妹妹活泼可爱,还总是很听妈妈的话。这位妈妈说:“说实话,我更喜欢妹妹多一些,但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对的,可是我和孩子们的爸爸,我们内心确实更喜欢妹妹,我因此经常感到很内疚……”
其实,在二孩家庭中,有“轮流的偏爱”和“固定的偏爱”的说法。
“轮流的偏爱”,就是当某个孩子表现得更好一些时,得到爸妈更多的宠爱。举个例子,在某一段时期,当妹妹表现得更乖巧时,可能会得到爸妈内心更多的偏爱;过了一段时间后,姐姐在家庭劳动中表现得很勤劳和细心,这时爸妈不自觉地把更多的偏爱转移到了姐姐身上……“轮流的偏爱”其实是二孩家庭的常态,这是健康的家庭关系。而“固定的偏爱”却是有害的,在一个家庭中,一个孩子总是遭遇父母的偏见和较少的关注,而另一个孩子总是得到爸妈更多的爱和精力的投入,毫无疑问,这种家庭的手足关系一定会闹矛盾,甚至还可能交恶一辈子。
▲当二孩家庭中,某个孩子出现争宠行为,父母该如何做?
1、尽量别在孩子们面前,比较两个孩子的优劣
我认识一对哥弟。哥哥在玩积木等拼叠类的玩具很有技巧,而弟弟却不喜欢拼叠类的玩具,他更喜欢玩具枪和玩具刀。有一天,哥哥生日,家里来了不少客人。孩子的爸爸在跟客人聊天时,直接当着两个孩子的面跟别人说:“哥哥很有耐心,也有钻研精神;弟弟太懒惰,不想动手……”客人离开后,这位爸爸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把哥哥的积木玩具全部丢进了垃圾桶……
上面这位爸爸的说法,不仅激怒了小儿子,还会导致手足矛盾,以及小儿子对爸爸的怨恨……毫无疑问这是不妥的做法。除此之外,如果某个孩子从父母处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劣势,为了突出自己的存在感,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报复,比如欺凌自己的手足,或偷偷剪坏爸爸的领带等破坏行为。所以父母们尽量别比较两个孩子的优劣。
2、尽量公平地对待两个孩子
虽然很多二孩的父母,在他们内心里常常对某个孩子有偏爱,幼儿说在前面“轮流的偏爱”和“固定的偏爱”有说过。但是父母们,请尽量别在对待孩子的具体行动上,表现出明显的偏爱或不偏爱。因为天生有争宠需求的孩子,他们总是敏感的观察者。过于明显的不公,会让手足关系紧张。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言,“手足战争的最大症结在于,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关注。”所以,父母们在对待两个孩子上,尽量做到公平对待。
比如两个孩子打架了,需要客观地找到打架的原因,而不是偏向于原谅那个被你偏爱的孩子。因为孩子们总有可爱和不那么可爱的时刻。
3、经常让两个孩子做一些“团队性”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穆扎弗.谢里夫在“关系调和”方面有权威的研究,他认为,孩子们为一些“共同的目标”做出努力,能帮助他们的关系变得亲密。什么是“团队性”的事情?比如一起收拾玩具、一起驱赶一只嘴馋的猫猫,一起做一道鸡蛋炒番茄,一起反抗某个小顽童的欺凌,一起参加接力赛跑……这些“共同的目标”,能帮助手足关系变得亲密。
有一位读者妈妈,家里两个小男孩,每天总是打架和相互尖叫,让妈妈一度很崩溃。后来,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到一个郊外公园露营。一开始,两个小男孩还为谁睡在妈妈身边而争吵。这位妈妈突然心生一计——装病,让两个孩子张罗当天的午餐。面对妈妈的请求,两个孩子答应了。兄弟俩打水、洗菜、做饭……露营的人很多,妈妈也不用过于担忧他们。当两个孩子浑身脏兮兮、汗津津地把他们亲手做好的午餐送到妈妈面前,妈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孩子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孩子会相互愉快地开玩笑了,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所以,孩子争宠是本能,爱手足是智慧,好父母能把孩子们的相亲相爱变成一种本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