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共育,缓和家庭矛盾
孩子出生之后,从睡觉、吃饭、洗澡到大小便,几乎一天到晚需要悉心照顾,客观上使得家长对第二胎投入更多关注,而大娃却因为家长的忙碌而被忽略。
在育儿这件事上,爸爸不能当“甩手掌柜”,一同参与可以培养亲子关系。
《妈妈是超人》节目中,节目组要求妈妈独自带娃,贾静雯一个人带孩子手忙脚乱,挨到中午才做饭,状况百出,累到快崩溃。修杰楷晚上回家后第一件事情不是回卧室,而是去了厨房把堆积的碗筷洗干净。
而当大娃咘咘欺负妹妹时,修杰楷也是发挥十足的“爸爸力”。把波妞抱到咘咘身后,让波妞用相同的方式欺负姐姐。并且引导孩子:“那你以后可以不要这样弄妹妹波妞吗?”
既没有打骂,也有严厉批评,而是在嬉闹中让咘咘体会被欺负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爸爸对家庭的付出得越多,妈妈的心态会越加轻松,孩子也越能得到爱的滋养,健康成长。
在孩子成长中,爸爸应该做的3件事:每周与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做一次运动,以及爱妈妈。
5-6岁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父亲要特别注意规范孩子的言行,多与孩子在一起游戏、交谈,倾听孩子的心声,承认孩子的爱好和感受。
7岁之后,孩子处于小学阶段,开始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想自己去寻找答案。父亲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孩子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和事物,学会主动地、自发地学习。
正面引导,让孩子更相爱
《不可思议的妈妈》中,蔡少芬的两个女儿就相处的特别融洽。
蔡少芬说,妹妹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她就和姐姐经常说:“你好幸福喔!又多一个人来爱你和陪你玩了!”积极的暗示让孩子感受了对家庭新成员的期盼,以及作为姐姐的责任意识。
当老大对弟弟妹妹有正面的表现时,一定要多赞美他,夸他很棒、很厉害,这样不但可以强化他的正向行为,还可以建立他的成就感与荣誉感。
美国早期教育专家茹内·科恩·雷德曼认为,年龄间距小的孩子,常常会有打架和竞争的行为。
在父母干涉年幼二胎矛盾时,父母需要记住的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即指出孩子错误的行为,而不是否定孩子的人格。
而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也要懂得适时放手。如果父母在家里总是帮孩子们解决问题,教会孩子们公平,但事实上孩子进入到学校和社会,却没有所谓的公平。所以越早让他们适应现实,孩子们以后会更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