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

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该反思什么

忍不住要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该反思什么

追求完美

静静妈最近在育儿上,情绪波动特别大。

前段时间,静静妈带着孩子去体检,医生说孩子身高中等,体重偏轻,叫静静妈多给孩子吃点营养食品,比如鱼、瘦肉、鸡蛋等。

静静妈觉得是自己失职,疏忽了孩子饮食,没有及时给孩子补充这些。

为了孩子能张快一点,她改变孩子的饮食结构,每天固定要给孩子吃多少肉和鸡蛋。

孩子刚开始很爱吃,这几天孩子完全不吃了,奶也不怎么吃。

她带孩子去看中医,医生又说孩子脾胃虚,容易积食,要多调理。

静静妈就更焦虑了,常常因为太担心孩子而失眠。

妈妈,尤其特别愿意爱孩子的妈妈,内心会有一种强烈渴望——不允许自己育儿出错,做完美妈妈。

但就是这种“完美主义倾向”极易导致妈妈身体和心理疲劳。

而疲劳最容易导致情绪反应,就是易怒、情绪大起大落、焦虑还有惊恐!

其实妈妈一定要明白:孩子有孩子的生命力。他有自己的生长曲线,只要身高、体重、智力、语言表达在正常范围,都不必心急,更不必自责。

在《心理访谈》中,儿童心理学家杨凤池说:

母亲有两种,一种是好母亲理想的母亲,一种是不太理想不太符合母亲条件的。

好母亲是什么样的,因为心理学里专门有一个词汇叫good enough mother ,就是足够好的母亲才是好母亲,你给少了叫不够好,你给多了就过分的好,给多了跟给的不够,对孩子的发展是一样的不好。

莲子妈理解的足够好,其实就是做妈妈只追求80分,不要追求满分!

明白自己和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不在同一水平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大脑发育有个特点,就是产生各种情绪的部分,很早就发育得比较成熟,所以当孩子很小时就开始有喜怒哀乐;但对情绪进行理智的管理、抑制、分析的部分,要到20岁以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所以,要允许孩子偶尔的蛮不讲理,而不是妈妈时时蛮不讲理。

要明白处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或是和孩子沟通,并不是在和同一量级的对手较量。

谁叫人类的发展是这样: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妈妈处理情绪的能力更强,就得负有更多的处理双方情绪的责任。

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 1000 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家里被“经常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 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

倘若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带着一颗“受伤”的心成年,直到离世,就别在他成长过程中用“发脾气”去伤害他,毁灭他。

因为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得多。

做能够和孩子好好相处、沟通、理解、尊重、接纳的父母,是孩子这辈子最珍贵的财富。


儿童健康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