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女儿和同学约着做完作业在小区一起玩,她发现约好的时间到了作业却没做完,一般家长可能会让孩子把作业做完了再去玩,我却让女儿自己选择,她非常有信心地说:“没事,我回来再做!”于是我们就一起高兴地出去玩了,玩的过程中,我完全没提女儿的作业,自己也忙着和同学的妈妈聊天,开始女儿就和我说:“你8点提醒我!”到了8点,我自己都有点忘了,女儿虽然玩得正高兴,却突然问我:“几点几点了,我要回去了!”那位同学却一点也不想走。
同学妈妈看到以后,大加赞扬我女儿:“这孩子太有时间观念了!”我听后笑笑,也没说她作业没做完的事。回家后,也没有去强调什么以后要先做完再去玩,这样才会轻松之类的话,只是帮着孩子快点完成后早点休息。结果观察到孩子第二天自己调整,作业很早提前就完成了,基本都是做完后再约同学出来玩。
至于家长提到希望孩子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但孩子不喜欢。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我女儿选择阅读书籍时,我从来不会过多地干涉她,而是更多得让她自己做主,不会去定义什么书籍好,什么书籍不好。
她上幼儿园时喜欢《巴拉拉小魔仙》,我给她买过一套,那段时间她喜欢自己拿出来反复看,后来上小学又在老师的推荐下喜欢上《寻宝记》,很多家长都觉得这种漫画的书不好,不想浪费钱买一整套给孩子,搞得孩子反而特别想看,我就直接一次性买了一套,孩子一口气读完后,又经常拿出来翻看,但是我同时观察到:孩子翻看久了,总会去选择其他类型的书籍。
我女儿一年级时还全部都是和我亲子阅读,二年级我看她挺喜欢小动物的,就买了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那个文字量大,我就给她做亲子阅读,读了一点点,她兴趣不是那么大,就放下了,可是没想到:突然一天她又想起来,带到学校去阅读,没几天就快把那本书读完了,还回家兴奋得和我分享书中的内容,并强烈要求买小说给她看。
这说明了:无论什么事,如果我们学会让孩子做主,孩子会做各方面的尝试,因为她们对这个世界是好奇的。相反,我们一心想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发展,往往容易阻碍孩子的发展。
学会等待契机
我经常看群里家长对孩子学习问题的提问,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都在为孩子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的简单错误发愁!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都会不能容忍孩子犯简单的错误呢?
其实,我反而很高兴孩子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并坦然接受,认为这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契机。记得上学期数学作业里,我孩子就总是:不是把加法抄成减法,就是把数字掉了,甚至把竖式中的正确得数抄错在横式中,总要错那么一两题,有时候我没理会,有时候我会让她自己抓抓有没有捣蛋鬼,她抓住了,就赶快让她去玩,既不多说什么也不多做什么练习。
后来期末考试前,课堂上加大了试卷测试量,孩子也就经常会犯类似的错误,有一阵子自己也很担心数学不太好,期末考试会不理想,我还是没多说什么,重点倾听和安慰孩子。结果,期末考试孩子却取得了99分的好成绩,考完后,孩子回来兴奋地和我分享说她这次检查了好多遍呢!我也就顺势夸奖:“嗯!说明你这次考试很认真!”
为什么允许孩子多出错,反而孩子不会错,学会了检查呢?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就会豁然开朗了:当自己犯一些简单低级错误,而且没有人去指责我们时,我们是不是都会自己提醒自己——下次千万不要犯类似的错?而且我们是不是遇到相同问题时,都会格外小心呢?所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事都是要他们自己去感受的,我们以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去取代,孩子怎能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内在动力呢?
现代社会中,我们做家长的因为工作压力、外部嘈杂环境的干扰、过多信息量的选择,总是把自己陷入忙碌、焦虑中,真的是很多时候无法静下心来等待什么,可是孩子的成长却需要我们静心等待,这也是做父母的一种修炼吧!
学会呼应孩子的内在感觉
如果想让孩子对作业大多数时候保持积极的态度,我们就还要更仔细得观察孩子积极时候的表情,学会呼应他们的内在感觉,和他们保持相同频率。很多妈妈一开始听我说这一点时,都觉得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确实表扬了孩子啊!
我再追问下去:“如何表扬的?”我让妈妈和我一起现场演练。
然后我先学孩子:“妈妈,我数学作业做完了!”妈妈就重现自己当时的语调:“哦,真棒,快点把语文作业做完!”不仔细回味,会觉得妈妈说得没问题,确实表扬了孩子啊!仔细体会,孩子感受到的并不是妈妈对孩子好不容易完成一项作业后的兴奋感受的看见,而是一种催促和压力,只是找孩子要结果。
我会怎么做呢?我会随着孩子的节奏去真心得呼应,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如果我们能看到孩子在那一刻的存在和感受,孩子会是相当地开心。我曾经去过我的一个朋友家,辅导他孩子做作业。
记得当时语文听写对孩子来说是最困难的一项,孩子在做时,我就观察他积极开心的时刻,他会忍不住发出兴奋的声音:“搞定!”要是我女儿可能又不一样,于是我随着这男孩的节奏,在他发出这个声音后,我就更夸张地说一句:“搞定!”还加了一个加油的动作,再看孩子,他惊喜自己被人领会到,又加快了速度,这样整个气氛和节奏非常得轻松和愉快,当天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完成了作业。这才是我说的内在呼应,不是我们家长可能会回应的:嗯,可以,明天继续。或者太棒了……
学会变孩子的弱势为优势
我的小外甥是这样一个看起来聪明而不踏实的小男孩,妈妈也总是为他学习上完成迅速但容易吹牛、一知半解而苦恼。然而,我在和小外甥的接触中,利用妈妈口中的“弱势”成功转化为孩子学习的优势,并且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内在动力。
去年过年,我们一家、小外甥以及他妈妈一起去美国旅游,入关时,每个家庭需要单独和美国官员交流,我们出来后发现她们停留了很久,一问才知道,小外甥的妈妈有些问题和对方说得不太明白,这时候上六年级的小外甥在一边开始过后诸葛亮地说:“我妈英语好多说的是错的,还不如我呢!所以那个人听不懂,害得我们才这么晚出来!”
我观察他妈妈一听他这话,眉头都皱起来了,估计是又嫌他不踏实,爱吹牛,要来反驳他:你也不咋样,不敢开口帮忙……之类的话了!我赶快用手势阻止了妈妈,然后接着说:“是啊,是啊,你妈那英语学了好多年了,就我这也没去国外有十年了,估计也忘得差不多了,我们这趟行程就靠你们这些小孩子了!”我再观察小外甥,没再继续吹牛,表情却有些洋洋得意!
后来的这趟旅行中,我每次在和外国人交流时,都故意慢一步,让小外甥先听,还带着疑惑的眼神看他。刚开始他也是只敢猜对方说的什么然后说给我听,后来肯定他的听力好,这么难的都听懂了,他就来劲了,抢着机会上前去对话。我又连忙惊讶得说:“天啊!你这发音完全是纯美国味啊!”小外甥不踏实的弱势正好就促成了他的爱显摆,在之后的旅行中,热情地开始帮妹妹买东西问价格、帮大家吃饭点餐……
这英语口语也确实就练习得越来越熟练,还在车上无聊的时候向我挑战英语词语接龙游戏,这游戏我确实不是他的对手呢!最后旅行快结束时,我又乘胜追击,把他的弱势彻底转化为优势,对他说:“看来你太适合美国了!爱吃美国的食物,人又幽默,英语说得还这么流利,我们就指望着十年后再来玩时,你在美国上大学,带我们去更多的地方……小外甥这时却不好意思得挠挠头,顾不上吹牛,而是一个人美滋滋地回味去了。
后来听他妈妈说他回家后学习突然变得非常有目标,一定要考最难考的南外初中,认定自己以后适合在国外读大学!妈妈说后面这能量的爆发是小学几年都没看到过的,学习起来劲头十足,踏踏实实,一点儿不像从前那样没动力了,终于如愿以偿地择校上了心仪的初中。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势,比如爱动的想让他静下来看书弹琴、让他踏实,爱静得想他显摆调皮。陷在这种思维中,孩子只会更难接纳自己,内心充满矛盾,而利用孩子的弱势去大力欣赏他的闪光之处,会重新收获一个对生活、学习充满了动力的、自信的孩子!
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方法中去领悟科学的教育真理:每一个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只要我们信任孩子,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出来,甚至自己浮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