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哭泣:寻求安慰
【案例】童童是个5岁男孩,长得壮壮的,却特别爱哭,而且哭起来没完没了,父母怎么哄都止不住,还越哭越起劲,所以,爸爸总是哄着哄着就被惹恼,恨铁不成钢地打儿子的屁股,童童则更委屈地大哭起来。童童妈也很烦儿子哭,她认为男孩子动不动就哭,太不像话了,而且,心里有委屈就说嘛,讲道理嘛,哭有什么用呢?
【分析】宝宝哭泣这种行为是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心里一定有某种情感在活动。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宝宝哭泣,有时是悲伤的情感在起作用,有时是因为恐惧,有时因为寂寞,有时是感觉到痛或热。不管宝宝内心有什么情感在起作用,总之是想让父母安慰他、同情他,是幼儿的依赖心理所致。因此,仅仅劝宝宝停止哭泣,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情感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对策】当宝宝哭泣的时候,父母不要只劝其别哭,而应该首先询问宝宝哭泣的事由,进而揣摩宝宝此时的心情。接下来,父母一定要明确向宝宝表示,爸爸妈妈对你的内心情感非常同情和理解,也就是说,把宝宝需要的情感反馈过去,此时宝宝的哭泣多半会停止,因为他的目的达到了。父母坚持用这种方法应对宝宝,宝宝爱哭的毛病会逐渐被克服,因为他的内心在父母的支持下迅速强大起来。注意,父母切莫用大道理去批评宝宝,因为那是成人的道理,不是宝宝能理解的,更不是他所需要的。
嫉妒:抗压手段
【案例】幼儿园老师发现,无论大班还是小班,宝宝们个个是醋坛子,特别爱嫉妒。比如表扬了这个孩子,其他孩子就不满意,有的当场揭被表扬孩子的短儿。每天父母来接宝宝时,宝宝总是第一时间说今天得到小红花了,如果没得,就一脸不高兴。父母们也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宝宝小小年纪,怎么这么爱嫉妒呢?
【分析】宝宝的嫉妒,是对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方面条件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究其实质,是宝宝抗压的手段。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别的宝宝。
2.别的宝宝取得了某种成功,比如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宝宝中伤、讽刺、排斥等。
3.别的宝宝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多,或小伙伴多,就打击、嘲弄、疏远,甚至怨恨对方。
4.别的宝宝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宝宝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向对方炫耀自己的玩具,而且不借给那个宝宝玩,借此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对策】一般来说,对宝宝的嫉妒心理,只要恰当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宝宝奋发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对于好嫉妒的宝宝,父母应进行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1.对宝宝严格要求,鼓励宝宝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宝宝浮躁、损人利己的不当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宝宝的赞许、表扬要恰当,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宝宝承认自己的成功是在周围伙伴帮助下取得的,不可趾高气扬;同时,要帮助宝宝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宝宝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宝宝。
3.引导宝宝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使宝宝在赶超先进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
4.教育宝宝诚实待人、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善于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合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