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

0-3岁孩子认知启蒙的重点是什么

0-3岁孩子认知启蒙的重点是什么

接下来是锻炼双手配合的能力,你可以拿两个不同的摇铃,鼓励孩子去抓他喜欢的,孩子做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双手配合的过程。另外一个锻炼双手配合的方法,可以先给他一块小积木,他抓住以后,你尝试在他已经握着积木的手边再给他一个积木,看宝宝有没有办法一只手抓两个,或者会不会用另一只手来抓。

用嘴巴探索

家长肯定已经发现了,每个宝宝都特别喜欢用嘴巴去啃、咬、舔玩具,其实这是最敏感的触觉、味觉的发育必经过程。

当孩子试图用嘴巴去探索周围物品的时候,就说明他已经对这个世界建立了联系,他是充满好奇心的,所以,只要在卫生条件尚可的环境里,选择材料和设计都相对安全的、不同形状的玩具,并且定期用清水清洁、晾干,就不用制止孩子用嘴巴探索世界的行为。

大运动能力

在0-6个月,大运动能力的锻炼特别重要,家长可以让孩子多练习趴着。为什么呢?我们想一想:如果孩子一直仰卧着,他看到的都是什么?他只能看到白花花的天花板,视野是特别窄的。但是趴着就不一样了,他能看到的视野几乎和我们一样,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对我们成人来说习以为常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好的启蒙。

每天,只要宝宝醒着,就争取让他多趴,一开始少量多次,然后再慢慢地延长时间。 当孩子练习趴着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趴着,与他对话、引导他趴着玩玩具,或者给他讲在家中走来走去的人都是哪位家庭成员,当然,你也可以放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告诉他:“宝宝,这就是你自己”,让他观察镜子中的自己。

这些互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大运动能力,对孩子的语言启蒙、社交启蒙都很有帮助。

6个月-1岁的锻炼重点

重复锻炼

6个月以后,不少孩子开始会坐了,然后慢慢就会爬、会站、会走了,很多父母在这个阶段都会非常欣喜,觉得孩子越来越好玩了,可以买更多新鲜的玩具给他们了。每次家长一买新玩具,就希望孩子马上对这个玩具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家长还会嫌弃孩子:怎么总盯着那几样旧玩具?

关于这点,我要提醒家长,重复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他们需要通过重复重复再重复来不断练习他们新掌握的某个技能,可能是抠洞洞,可能是搭积木,也有可能是扶着某个玩具站起来……对我们来说,可能根本就没看出来孩子在练习什么技能,或者也没觉得某个动作是新技能,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发现新大陆和勤加练习的过程。

我建议家长买一些可以不断重复的玩具,比如摇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操作,在重复挥动摇铃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重复一种声响;比如积木,家长可以买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木,让孩子搭高、推倒、再搭高……

孩子虽然很小,但是他们能够在重复的过程中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不断试错、不断积累经验等,这些都是很关键、但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的过程。

手指抓握

6个月-1岁,锻炼手指抓握能力很重要。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与0-6个月的抓握能力不同的是,6个月以后孩子的手基本都不会再呈握拳状了,这时就可以练习更加精细的动作了,比如捏东西、指东西。

家长可以买一些大块的拼图,每块拼图上带一个小把手那种,让孩子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捏住这个小把手,将那块拼图拿出来!

其次,家长还可以买一些触觉书和洞洞书,鼓励孩子用手指去抠、去挖、去摸,同时锻炼孩子用手指指书上的图案。

事物之间的联系

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意思呢?

你有没有发现,当孩子接近1岁,便开始对家里大大小小的容器特别感兴趣,比如矿泉水瓶啊、盆啊、罐子之类的。然后很多家长就会说:“哎呀,我买那么多玩具他都不玩,就喜欢盯着那些瓶瓶罐罐的!”其实,这就是孩子在这个阶段的特点——对事物之间的联系特别感兴趣。他想知道,为什么这个碗可以放进盆里?为什么那个球可以塞进罐子里?为什么这个瓶盖可以拧开?这其实就是事物之间互相的联系。

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扩展玩耍技能了,不能只停留在外观和触感的阶段了。家长可以买一些形状配对、叠叠圈的玩具,然后给孩子做演示具体怎么玩,最关键的是,我们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自言自语地把思维过程说出来。

比如说:“现在妈妈要把这两个套圈放上去,哪个套圈更大呢?先让我们来比一下。噢,绿色的套圈更大,红色的套圈小,那么妈妈现在要把大的先放进去。好,现在放进去了一个,然后接下来再放第二个。”

注意,这个过程并不是让你教孩子怎么玩,而是你自己在玩,只不过在玩的过程中把思考过程说出来了。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爱模仿父母,所以当我们在演示、把我们的思考过程用语言描述出来的时候,孩子模仿我们的不仅仅是做什么,还有思考过程,这样他自己也有机会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语言启蒙

关于语言启蒙,可以引入一些绘本进行亲子阅读,也可以唱儿歌、进行手指游戏等等。这个阶段的不少孩子都开始无意识地发出一些声音了,比如你对她说一句话,说“宝宝要不要喝水?”,然后他就发出“啊”的声音,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回应他,同时帮助他翻译他的声音:“哦,宝宝说了要喝水。”

家长就一直要这样,来回地帮助孩子翻译他的声音,慢慢的,当孩子具备了语言能力、想要自己表达的时候,他就学会了怎么来表达。

我建议给孩子做一个绘本,就拿空白的本子就可以,打印一些家庭成员或者宝宝熟悉的人物的照片,给孩子讲:“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宝宝自己……” 这些跟他相关的内容,他可能会更感兴趣,同时,这也是继续夯实孩子建立和人之间连接的过程。


儿童健康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