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学老师,我深知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影响。自从女儿被港大和北大同时录取,我身边有很多家长都来取经,问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考出好成绩。我认为不能因为孩子考入了名校,就认为她的习惯都是好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我首先认为是不少家长经常误闯的“误区”,那就是用金钱来激励孩子的学习。今天就分享我的一点心得。
用钱作谈判筹码?给多错多
下面这个场景,你肯定不会陌生: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多了一个乐高积木玩具,非常高兴。没想到,妈妈说了一句:“这是你外公给你买的生日礼物,还说了,你期末考试要考得好才让你玩。”小男孩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进了自己的屋子,直到妈妈喊他吃饭才出来。整个晚上都无精打采的。
“下次数学考试得90分,爸爸就给你买个足球。”“每天回家多做5道数学题,妈妈过些天给你买条漂亮的裙子。”……这些话几乎是一些家长的口头禅。在如今,“学习好,便一好百好”,家长们为了刺激孩子好好学习,习惯于把物质奖励作为条件,跟孩子谈判。殊不知,却是走错了方向,越努力,效果越差。
要知道,孩子远没有如大人般清晰的学习目的,这种有条件的奖励,会让孩子产生混乱的概念,以为物质便是学习的目的。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欲求也会增长,而家长总有一天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当我们不能满足孩子欲望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兴趣便会大打折扣。
前面提到的这个小男孩,如果他是个学习起来特别费劲,或者特别不擅长考试的孩子,当听到妈妈的要求时,我想会非常失望。“考试要考得好”这个目标离他太远了,孩子连尝试一下的动力都没有。或者,如果他平日里学习就特别好,听了妈妈这句话,更加鼓足了劲儿,但却在考试时“马失前蹄”,妈妈又该不该给这个玩具呢?如果给,家长“失信”了,如果不给,孩子又郁郁寡欢,又是何必?